学工部网站
学子风采
【守初心 亮青春】五年磨一剑,国际显锋芒——记我校第17届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亚军代表队
发布时间: 2019-11-25 浏览次数: 756

  “本次大赛亚军获得者——安徽医科大学代表队!”2019年8月22日晚,马来西亚大学的校园内掌声迭起,经久难息。来自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共100支高校医学代表队齐聚于此,对两日前在第十七届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 (Inter Medical School Physiology Quiz,IMSPQ)中获奖的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伴着雷鸣般的掌声和他人赞许的目光,我校代表队的队员和老师相视一笑,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


    8月21至22日,由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高钦宇、陈思娴,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陈伟璇、周涛杰四位同学组成的安徽医科大学代表队,在基础医学院方皓舒、刘巧琼两位教师带领下远赴印度尼西亚大学参赛。经过两天紧张密集的笔试交锋与激烈异常的口试鏖战,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一众强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亚军。这不仅在生理学知识竞赛方面为我校再添辉煌,也取得了中国参赛队伍自该赛事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


    骄人的成绩必然备受瞩目,而这荣誉背后的包含汗水与眼泪的奋斗故事却鲜有人知。提及不懈探索与经验积累的过程,队员们认为,一路走来,“坚持”二字是指引他们在前行路上不断突破的法宝。


五年实践摸索,师生携手共进


    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 (IMSPQ)由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组织举办,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类赛事之一,旨在考察医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运用能力。近年来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组队参与。此次参赛的100支代表队中亦强手如云,我校代表队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


    今年是我校接触国际生理学竞赛的第五年,也是成就最辉煌的一年。硕果的摘得,与学生的努力密不可分,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基础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的支持和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五年里,指导老师们带领一届届优秀队员不断学习探索,最终以出众的实力在赛场上大展风采。


    2015年,徐州医科大学举办首届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中国地区友谊赛,这也是安医大与该项赛事的第一次接触。我校生理学知识竞赛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杜鹃老师回忆道:“当时,我们首次接触这个比赛,甚至连使用什么样的备赛资料都没头绪。但同学们还是凭着扎实生理学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取得了二等奖,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此后,我校又参加了四次国内赛和国际赛,成绩稳步提高,渐渐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许。


    作为国际性赛事,生理学知识竞赛以英文作为比赛语言,自然对参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在国际教育学院的支持下,比赛准备前期,团队为提高英语沟通能力,每年招募优秀的国际学生一起训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时,队员们提升了交流沟通的自信心,为成绩逐年攀升夯实了基础。


    梦想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长出翅膀。因为携手相伴克服诸多艰难险阻,看到彼此付出的辛劳与汗水,同伴才更加明白荣誉的来之不易。“虽然不是我去参加比赛,但是每次带队观赛时,我的每一根神经都是紧张的。当听到团队获奖的消息时,我比学生还要激动,我为他们骄傲!”杜鹃这样描述她带队观赛时的状态,而这一番话也道出了所有指导教师的心声。五年来,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不计回报,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战斗在一起,不仅用广博的知识滋养学生,更是事无巨细地解决着一切后顾之忧。比赛团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支持和奉献。


    作为代表队中的核心一员,高钦宇同学说道:“我觉得这次比赛我们要感谢的有很多,感谢学校为我们的比赛提供专项经费,基础医学院为我们提供每次集训场地。此外,病生教研室的方皓舒老师、生理教研室的范一菲和刘巧琼老师,都给予了我们诸多指导和帮助。此次印尼比赛之行,方老师和刘老师在吃、住、行上都为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不断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我们能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比赛。”


    据了解,目前我校在生理学竞赛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以老带新机制。从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如今的胸有成竹,这期间有学生的付出,有基础医学院各位指导老师的坚守,国教院的帮助,还有学校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一年年,一步步,曾经的磨砺已成为最坚硬的盔甲,五年磨一剑,他们厚积薄发。“五年多来,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让我们坚持下来的力量来自于学生对比赛的热情。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还有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谈及未来,杜鹃坚定地说。


运气来自努力,态度决定高度


     赛后询问团队成员是什么激励他们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时,有人打趣说:“我们团队是个魔幻团队,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会有好运气来!”


    进行深入交流之后,才知悉一年半之久备赛与层层竞赛的过程自然不曾那般轻松。所谓运气,皆是努力。


    2018年春季开学的第二周,我校参与生理学知识竞赛的校内选拔全面展开。“比赛是采用全英文答题的,我当初报名就是为了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当然,因为这是专业知识竞赛,对以后的学习也挺有帮助的。”当时还是大二的陈伟璇,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就去参加了校内的比赛。出乎意料的是,参赛学生有数百人之多,而经过笔试与面试的层层选拔,他成功突破重围成为校代表队的一员。作为大二的学生,他遗憾地未能参加当年的国赛与国际赛,但他坚持与当年参赛的学长学姐一起参加训练,并由此踏上了长达一年半的生理学竞赛备战之旅。


    生理学知识竞赛主要考察学生对包括生理在内的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大家十分注重对平时所学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并仔细推敲、研讨,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度,他们为生理学知识着魔。


    周末的早晨,大部分同学还躺在床上睡着懒觉或是慢悠悠起床,满脑子想的都是周末要去哪放松的时候,他们已开始捧着英文生理书埋头钻研;闲暇时候,很多学生为了玩游戏打开手机,而他们是为了争分夺秒背诵存储在手机里的专业词汇。当别人春节回家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与狂欢中,他们却难得轻松,因为埋头看相关文献与资料,成了假期常态。


    春节假期一过,队员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紧张的集训备战阶段。每周两次集训,他们会把自己精心准备的题目拿出来共同探讨,也经常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我认为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协作与不息的斗志。其实到最后,大家知识储备都已经不相上下,拼的就是意志力。非常幸运认识了一群优秀的小伙伴,我们赛前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大家轮流讲题讲思路,整个团队的氛围非常好。每次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都集思广益,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遇到困难时,大家也会互相打气。”一位队员说道。


    据带队老师说,参加国内赛的前夕,别的代表队都在休息放松时,我校代表队的学子却还在一遍遍过题,备战的神经丝毫没有松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斩获国内赛的冠军,并收获了国际赛的亚军。而这一切,似已是必然。


    鲁迅先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这句话改一改用在他们身上也完全贴切——哪里有轻而易举就能拿到的奖项,他们不过是把别人闲暇的时间花在备赛上。难在坚持,贵在坚持。一年半的准备时间,有人中途离场,但他们从未退怯。


传承安医精神,铸就未来良医


  “国内赛拿到冠军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激动,这次国际赛拿了亚军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激动,因为我们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意识到自身很多地方还有值得提升的空间。”


    参加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的意义并不局限在一纸证书,它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甚至国家之间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在于提升高校学生竞赛相关技能水平,并以此为阶梯迈向更广阔的未来,带动相关知识技能不断发展、创新。


    安医大人秉承着“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肩负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者重任,跟随着时代发展的坚定步伐,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屡创佳绩。他们不会止步于此,将继续在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路上,积跬步至千里,集小流成江海,为共建安医大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掌声与欢呼声会随风消散,留下的将是安医学子追梦路上的坚实脚印,是安医大近百年来风雨兼程未改的初心。悄悄地,新一届的生理学知识竞赛已在酝酿,愿更多的学子拿起书本认真学习,更愿以生理学知识竞赛为契机创良好校园学风,在不远的将来,再展安医雄风。(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姚彩凤 水倩倩 张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