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三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穷尽一生也无法经历的场景:近千名观众屏息凝神,鸦雀无声,深邃的黑暗中汹涌着无数期待的目光。一束灯光“倏”地投射在舞台上,只见一人穿着笔挺的西装,昂首阔步,走至中央那光亮最盛的地方,开口便是一腔朗润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引领着所有人走向晚会的下一个精彩部分。然而熟悉他的人知道,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个平凡场景,无论是在辩论场上唇枪舌战,还是在演讲赛上慷慨激昂,亦或是主持时气宇轩昂,都只是他对于艺术倾注所有热情后的厚积薄发。他就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6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王俊。
王俊是我校2018年度唯一一个推荐类型为文化艺术的“十佳本科生”,2016年12月,他作为安徽赛区代表,参加首届全国双百红色经典故事演讲大赛;2017年6月,参加第二届“三爱·互助杯”省大学生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被聘为“中共合肥北乡党支部”第一批大学生红色宣讲大使,同时被吸收成为省演讲协会大学生联合会会员;2018年6月,他作为队长率领我校辩论队参加第二届省禁毒辩论赛夺得冠军。
王俊以青春之名义,在最美的年华,用实力证明卓越,以奋斗撰写理想。处世常携春暖,他在艺术的路上如那轮初升的红日,炽热的光华正灼灼燃烧,经久不衰。
身似炬火,且行且歌
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王俊就是如此,他一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作为省演讲协会大学生联合会理事,他对演讲的看法不过是“为时发声”四字。行走在时代的掌纹中,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青年人更是承担着撑起祖国未来的责任。王俊就想借由演讲贴近每一位听众,用台上几分钟的时间给予台下的人感慨与震撼、触动与反思,让正能量能更广泛传播开,让一点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获得更多心灵的共鸣与灵魂的认可。
学校2018年的新生大礼包是由王俊主持设计的,不断地修图,反复地调整。他调侃自己是大礼包的“老父亲”,用半个月的时间拉扯它长大。付出如此多的心血,而他只是简单地因为想看到新生拿到礼包时惊喜的笑容,因为他觉得能够收获学弟学妹们的喜爱与认可,那么所有的努力与辛劳都是值得的。
有个关于超越自己、勇敢挑战的节目,是王俊最喜欢的一部综艺,他的青春大部分糅杂在了这个节目里面,这个节目也改变了他太多。他是个愿意挑战自己的人,也会如节目里面的精神一样,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管他人是否冷嘲热讽、冷眼旁观,他只负责做好。做那些有意义的事,做让人温暖的事,做无限的事。
被问及何为热爱艺术,他思索片刻,缓缓而有力道:“艺术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思维。热爱艺术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传达艺术的过程能够获得愉悦感,传达时能敞开心扉,就是热爱艺术。”
往昔峥嵘,未来逐梦
2018年11月,王俊率领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良医合唱团前往温州医科大学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医学人文合唱节,荣获银奖。
对于这次温州之行,王俊感悟颇多。他回忆起在“医术,艺术——人文情怀的交融主题座谈会”上所聆听到的箴言,每一次重拾,都是一次新的领悟与成长。“无论是医术还是艺术都是用来温暖人的。医学的局限恰恰是艺术的起点,我们追寻的是艺术合唱而不是群众嘻语。”每每想起那位老教授说的话,王俊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坚实地踏出自己前行的每一步。他想到周围人大多数都会成为白衣天使,又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平日里有太多需要艺术对晤的时候,如何将这二者结合,正是他作为一个医科大学艺术团团长需要探索与实践的。
忆起往昔岁月里的峥嵘,想着大艺团斩获的一个个成就,王俊内心翻涌的不是成功的自得与喜悦,而是反思总结后的深邃与沉重。他一直认为,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存在,就是为了寻找那一份真正的人文情怀,但他们做得还不够,所以他希望未来能将人文元素更多地通过艺术传达到医术之上。通过合唱浸润,借助舞蹈问候,藏于韵乐宣泄,一切之艺术都是为了让表演者本身满怀杏林之爱,做一位春天的使者。让艺术与医术完美结合,让人文与表演浑然天成,让每一次的演出,都能使两颗心抑或更多心跳动得更炽热、更亲近。
那一刻,他开始期待明天,也动身追逐明天。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除了文化艺术,王俊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也丝毫不懈怠。主持队队长、辩论队队长、大艺团团长,身兼数职的他依旧刻苦学习,扎实科研,荣获启航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年5月带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省级优胜奖;11月,荣获校职业生涯规划赛三等奖;12月,参加第四届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荣获优胜奖。2018年3月,荣获校双百大赛一等奖;6月,获创青春省银奖,校互联网+大赛校三等奖;11月参加了第二届省大学生大数据应用挑战赛并荣获二等奖。他还参加专业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与导师一同完成相关课题、项目,并利用专业技术知识为学院、团委和学生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创作的一系列小程序赢得了广泛好评。
对社会实践,王俊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收获。他认为,无论是公益性的还是社会化的社会实践都有其存在意义,能够让自身在不同方面得到提升。实践中,他最看重的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剥离学生这一身份之后的他,通过体验其他的社会身份完成对社会的再认识,构建了对整个社会较为完整的立体认知,加速了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心智与交往能力方面,王俊认为,这些实践往往比理论的灌输要有意义得多。
社会实践,让王俊站在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里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的重担。通过社会实践中每一个身份的转换与经历后的反思,王俊明晰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更确定了自己身在何地,又将行往何方。
艺者热忱,薪火相传
“学长一直是我们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学习的榜样。从校级学生组织全会上那一次发言开始,我就对他敬佩至今,他演讲中提到的四个词也成了我从那以后的追求。”“生活中的学长,一直给我们一种平易近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他像是一簇光源,总是在照亮别人的生活。”这是王俊的学弟学妹们对他的评价。
自由,情怀,灵魂,担当。这四个词,就是当时王俊在演讲时提出的对新一届艺术团成员的期许与要求;这四个词,也是他自己一直以来行动、努力与追求的写照。
在王俊看来,自由是日积月累的练习换来在舞台那一刻毫无桎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表演。情怀即为热爱,是对于艺术常怀的一种态度,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是情怀的凝聚,从事表演的过程也是情怀的体现。创造出一个有生命、有温度的作品,则是他所定义的灵魂。没有照本宣科,没有循规蹈矩,没有千篇一律,有的只是让人欣赏后百转回肠、热泪盈眶。无论身居何位,肩头都要担起属于自己的担子。以安医大学子的身份进行表演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学校形象的缩影,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无论是主持、舞蹈还是礼仪,一静一动、一颦一笑都要力求完美,无懈可击,这便是担当。
全会演讲的那个晚上,对于王俊而言,不过是自己万千平凡夜晚中的又一晚,可对于那些聆听时凝视过双眼、触动了内心的大学新鲜血液来说,开启的,正是他们人生中的不凡。王俊正在前方全力奔跑,尽头依稀可以看到霞光四射,而他的身后,追随着的是一众青春的身影,全力以赴,向着前方,那轮即将升起的朝阳。
《热风》结束前如是说:“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王俊亦如此,不必等候炬火。因为,他就是炬火本身。(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杨筱萱 刘文浩)